一颗“中国芯”,牵动亿人心。
最近有刷屏的数据称: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人才存量4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为32万人。
这恐怕是个叫人五味杂陈的尴尬现实:同样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应届生,设计“备胎芯片”的,大概拼不过做“国服手游”的。于是,薪资低、流动强、储备弱,成为芯片人才供给中的三座大山。
还是数据最有发言权。一方面,前几日发布的《2019年芯片人才数据洞察》显示,2019年芯片行业人才平均招聘薪资为10420元,十年工作经验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资为19550元,仅为同等工作年限的软件类人才薪资水平的一半。另一方面,业界的判断是,2004至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0%。中国对全球大多数集成电路企业来说是无可替代的重要市场,占全球市场的需求比例逐年增加,早在2014年就超过了全球市场的一半。
芯片人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要食人间烟火,要操心柴米油盐。一旦“钱景”堪忧、前景不明,结果就是大部分集成电路专业高校毕业生更愿意去互联网、计算机软件、IT服务、通信和房地产等行业。但问题是,芯片这个行当,绝对称得上国之重器。这些电子元器件在硅板上集合,最终成为承担着运算和存储的核心功能的电路模块。无论是军工抑或民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芯片。
从中兴到华为,一个共识越发清晰:这些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化缘不来的。而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飞速变革,芯片人才显然无法仅仅靠“外援”来扛大旗。
芯片发展在于人才,人才在于教育。芯片人才的培养,从教育层面来看无非两个认识:一是数量上的重视。比如日本之所以牢牢扼守半导体产业供应链上游的地位,恰在于强大的教育作支撑。二是结构上的优化。不能只重技术应用层面而忽略研究算法、芯片等底层系统,要从资源配置和就业导向上纠正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普遍不愿意学习系统结构、而对计算机应用更上心的怪象。
芯片人才要在企业站上“C位”。对于企业来说,要在产教融合中唱大戏,要朝着百年基业去拼积累。芯片产业人才培养时间长、消耗成本高,不过,粗放发展的企业,迟早要在转型升级中夯实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与高校等机构合作培养“订单式芯片人才”,另一方面在企业经营生产布局上“等得及”芯片人才的杠杆效用。毕竟,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反映的是企业整体的科技水平,差距固然值得警惕,更大的还是掌握主动权的问题。储备并善待芯片人才、用好并管好芯片人才,这是相关企业从“挣快钱”中走出来的关键。
千金易得,人才难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到国家之间的角力,芯片人才迟早会像当年的“两弹一星”人才一样成为瞩目的焦点。当然,全球芯片人才竞备已经硝烟四起,芯片人才缺口也不只是一家面临的困局。根本而言,只有真正把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起来,让芯片人才有来路、有去处,数字经济的大海才会浪奔浪涌,科技自立的筋骨才会强悍起来。
新闻媒体:光明网